万博手机版max网页版-万博苹果版
- 日期:2016-09-19 16:18:11 阅读量:6169
导读: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业主将购买时为住宅用途的房屋改作商业用房或者办公用房等经营性用房的情况,因此引发的纠纷也不断出现,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秩序的稳定和邻里之间的和睦,成为导致邻里关系不和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七十七条 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依法登记取得或者根据物权法第二章第三节规定取得建筑物专有部分所有权的人,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六章所称的业主。
基于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商品房买卖民事法律行为,已经合法占有建筑物专有部分,但尚未依法办理所有权登记的人,可以认定为物权法第六章所称的业主。
第十条 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未按照物权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业主以多数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其行为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一条 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本栋建筑物内的其他业主,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七十七条所称“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建筑区划内,本栋建筑物之外的业主,主张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应证明其房屋价值、生活质量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第十六条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涉及专有部分的承租人、借用人等物业使用人的,参照本解释处理。
专有部分的承租人、借用人等物业使用人,根据法律、法规、管理规约、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依法作出的决定,以及其与业主的约定,享有相应权利,承担相应义务。
相关万博苹果版
1.房屋使用人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应承担与业主相同的法定义务,除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约外,还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张一诉郑中伟、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武汉市分公司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
本案要旨:在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案件时,即使业主对房屋的使用没有给其他区分所有权人造成噪音、污水、异味等影响,只要房屋的用途发生改变,由专供个人、家庭日常生活居住使用改变为用于商业、工业、旅游、办公等经营性活动,即可认定该行为影响了业主的安宁生活,属于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应依照《物权法》第七十七条关于业主改变住宅用途的规定处理。
房屋使用人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应承担与业主相同的法定义务,除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约外,还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审理法院: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4年第11期(总第217期)
2.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柴金鸿与何宝兴业主专有权纠纷
本案要旨: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业主未获得作为本栋建筑物内其他业主的同意,擅自将涉案使用用途为住宅的房屋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侵害了本栋建筑物内其他业主的权利,本栋建筑物内其他业主作为有利害关系的业主有权利要求其恢复房屋住宅的使用用途。
案号:(2015)滨功民初字第1403号
审理法院: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2015.11.14
3.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有利害关系的业主有权请求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李学峰、张红梅等与李洪旗、张健排除妨害纠纷
本案要旨:业主将涉案的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出租他人经营饭店,未经审批许可,也未征得其他有利害关系业主同意,该业主的行为对涉案楼房的结构安全留有安全隐患,并给相邻业主的居住生活环境等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损害,损害了有利害关系业主的合法权益,有利害关系的业主有权请求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
案号:(2015)烟民四终字第1158号
审理法院: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2015.09.10
万博手机版max网页版观点
1.构成有利害关系业主应当具备的要件
对构成《物权法》第77条所称有利害关系业主应当具备的要件,必须有正确理解和认识。应当从下面几点把握:第一,从权利主体角度分析,诉讼当事人应当具有本解释第1条中规定的业主身份。当然,符合法律和本解释规定情形的物业使用人基于合同或法律规定而具体居住或者使用物业时,拥有与业主相同的权利。第二,从权利客体角度分析,必须是业主的合法权利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侵害。第三,要求损害与住改商业主行为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2.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同意需以明示的方式表达方为适格
对“住改商”行为持有异议是有利害关系业主的常态心理,只要其未以明示的方式表示同意,即应推定其本意是不愿意投赞成票的。此外,当事人意思的推定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在确定有益事务的时候,推定应当有利于权利人;在确定有害事项的时候,推定应当不利于义务人。前者比如继承人未明示放弃继承,即为不放弃;后者比如在合同已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其认可竣工结算文件。据此,应以明示的方式确定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同意”。
关于明示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是书面;二是明确无误的口头表示。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3.“住改商”纠纷中,不能以“多数决”原则确定有利害关系业主的意见
“住改商”中有利害关系业主的意见应否适用“多数决”,其实质是怎样确定“住改商”行为合法性的成就标准。而对此问题,《物权法》第77条规定得已经十分明确。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4.住宅业主利用其住宅开办小卖部、早点铺、理发店的,也应当适用《物权法》第77条和司法解释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5.业主(出租人、出借人)与非业主的物业使用人(承租人、借用人)对“住改商”行为的意见不一致时的处理
在非业主的物业使用人对“住改商”表示同意而业主表示不同意的情况下,应当以业主的意见为准;在非业主的物业使用人对“住改商”表示不同意而业主表示同意的情况下,应当以非业主的物业使用人的意见为准。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6.对不同身份的有利害关系业主,其各自应当承担的举证证明责任的事项、难易程度包括举证责任分配等,都各不相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在此问题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作为与“住改商”业主属于同一栋内的业主。解释直接认定为系法律规定的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其只需要提供并证明其合法的业主身份即可。至于具体的“住改商”行为是否构成对其权利的损害等其他问题,更侧重于要求“住改商”业主提出相反的证据。另一个层次是作为与“住改商”业主属于同一小区的业主。其必须自行举证证明“有利害关系”的事实,包括有损害发生或可能发生、损害与“住改商”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通常情况下,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可以从如下几种不利影响进行举证:第一,由于“住改商”,干扰了业主正常的生活秩序。例如,原本安静、祥和的居住环境里,由于某业主“住改商”经营歌厅,每每到夜深人静,按正常人的起居习惯都应当入睡之时,夜空里仍然回荡着刺耳的音乐声,令人根本无法休息,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业主更是深受其苦。由于人们往往习惯于晚饭后才去歌厅娱乐消费,所以深夜扰民的状况并非偶尔为之,而是天天如此。受到如此干扰的业主,就可以认定为属于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第二,由于“住改商”给业主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例如,某业主将住改商为经营物流配送业务,生意又非常好,每天进进出出的人、车络绎不绝,造成小区车位、电梯、门禁设备等公共设施使用频率超高,严重影响和挤占了其他业主利用小区的共有资源。而且,由于往来人员成分复杂,小区内业主的私人物品屡屡发生丢失、小区内公共设施经常遭到毁坏,不安全隐患增加,受到此种不利影响的业主,也应当认定为系有利害关系的业主。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来源于:法信